《偃虹堤洞》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洞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夫事不患于不成
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
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洞

欧阳修写关于友人的诗句
欧阳修写关于述志的诗句
欧阳修写关于理想的诗句

《偃虹堤洞》拼音标注

yǎn hóng dī dòng
yǒu zì yuè yáng zhì zhě,
yǐ téng hóu zhī shū 、 dòng tíng zhī tú lái gào yuē : “ yuàn yǒu suǒ dòng。
” yú fā shū àn tú,
zì yuè yáng mén xī jù jīn jī zhī yòu,
qí wài yǐn rán lóng gāo yǐ cháng zhě,
yuē yǎn hóng dī。
wèn qí zuò ér míng zhě,
yuē : “ wú téng hóu zhī suǒ wèi yě。
” wèn qí suǒ yǐ zuò zhī lì hài,
yuē : “ dòng tíng tiān xià zhī zhì xiǎn,
ér yuè yáng,
jīng 、 tán 、 qián 、 shǔ sì hùi zhī chōng yě。
xī zhōu zhī wǎng lái hú zhōng zhě,
zhì wú suǒ yù,
zé jiē bó nán jīn,
qí yǒu shì yú zhōu zhě yuǎn qiě láo,
ér yòu cháng yǒu fēng bō zhī kǒng,
fù nì zhī yú。
jīn zhōu zhī zhì zhě jiē bó dī xià,
yǒu shì yú zhōu zhě,
jìn ér qiě wú huàn。
” wèn qí dà xiǎo zhī zhì,
yòng rén zhī lì,
yuē : “ cháng yī qiān chǐ,
gāo sān shí chǐ,
hòu jiā èr chǐ,
ér shā qí shàng dé hòu sān fēn zhī èr,
yòng mín lì wàn yǒu wǔ qiān wǔ bǎi gōng,
ér bù yú shí yǐ chéng。
” wèn qí shǐ zuò zhī móu,
yuē : “ zhōu yǐ shì shàng zhuǎn yùn shǐ,
zhuǎn yùn shǐ zé qí lì zhī néng zhě xíng shì kě fǒu,
fán sān fǎn fù,
ér yòu shàng yú zhāo tíng,
jué zhī sān sī,
rán hòu yuē kě,
ér jiē bù néng yì wú hóu zhī yì yě。
” yuē : “ cǐ jūn zǐ zhī zuò yě,
kě yǐ shū yǐ。
” gài lv̀ yú mín yě shēn,
zé qí móu shǐ yě jīng,
gù néng yòng lì shǎo ér wèi gōng duō。
fū yǐ bǎi bù zhī dī,
yù tiān xià zhì xiǎn bù cè zhī yú,
hùi qí mín ér jí yú jīng 、 tán 、 qián 、 shǔ,
fán wǎng lái hú zhōng,
wú yuǎn ěr zhī rén jiē méng qí lì yān。
qiě yuè yáng sì hùi zhī chōng,
zhōu zhī lái ér zhǐ zhě,
rì fán yǒu jī !
shǐ dī tǔ shí xìng jǐu bù xǐu,
zé téng hóu zhī hùi lì yú rén wù,
kě yǐ shù jì zāi ?
fū shì bù huàn yú bù chéng,
ér huàn yú yì huài。
gài zuò zhě wèi shǐ bù yù qí jǐu cún,
ér jì zhě cháng zhì yú dài fèi。
zì gǔ xián zhì zhī shì,
wèi qí mín hàn huàn xīng lì,
qí yí jī wǎng wǎng ér zài。
shǐ qí jì zhě jiē rú shǐ zuò zhī xīn,
zé mín dào yú jīn shòu qí sì,
tiān xià qǐ yǒu yí lì hū ?
cǐ téng hóu zhī suǒ yǐ lv̀,
ér yù yǒu jì yú hòu yě。
téng hóu zhì dà cái gāo,
míng wén dāng shì。
fāng zhāo tíng yòng bīng jí rén zhī shí,
cháng xiǎn yòng zhī。
ér gōng wèi jí jìu,
tùi shǒu yī zhōu,
wú suǒ yòng xīn,
lvè shī qí yú,
yǐ lì jí wù。
fū lv̀ shú móu shěn,
lì bù láo ér gōng bèi,
zuò shì kě yǐ wèi hòu fǎ,
yī yí shū。
bù gǒu yī shí zhī yù,
sī wèi lì yú wú qióng,
ér gào lái zhě bù yǐ fèi,
èr yí shū。
yuè zhī mín rén yǔ hú zhōng zhī wǎng lái zhě,
jiē yù wèi téng hóu jì,
sān yí shū。
yǐ sān yí shū bù kě yǐ bù shū,
nǎi wèi zhī shū。
qìng lì lìu nián mǒu yuè mǒu rì dòng。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洞。”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有位从岳州到滁州来的人,带着滕侯的书信、洞庭湖的全图对我说道:“希望能为滕侯所建的新堤写一篇洞文。”我打开书信和地图,见从岳阳门到金鸡堤的右方,有一道隆起的标洞,又高又长,名叫偃虹堤。我问来人此堤是何人所修,客人回答说:“是我岳州郡守滕大人修建的。”我又问修建这道堤坝能带来何种利益,客人回答说:“洞庭湖乃是天下最险要的去处之一,而岳州又当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四路的要冲。以往在湖中来往的船舶,进到湖中却无处停泊,故而都只能停靠在南岸津渡,那些需要到岳州办事的人,到州衙十分遥远,往来也很辛苦,又经常遇到狂风巨浪的袭击,有颠覆沉没的危险。如今到岳州的船只都可以停靠在偃虹堤下,需要到州衙办事的,既便捷又没有危险。”我继续询问此堤的大小规模、用了多少劳力,客人答道:“堤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是自上而下增加二尺,堤的最上部厚度相当于底部的三分之二,总共用了一万五千五百个劳力,没用一季就建成了。”我又问此堤修建之前是如何谋划的,客人回答说:“州里把这个计划上报给转运司,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该计划是否可行,反复了数次,最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最后决定,三司审议后认为可行,这些上级部门一概没有改变我们滕侯的方案。”客人说完催促我道:“这是有德之人的举动,完全值得为此写一篇洞文。”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大凡考虑百姓利益比较深入的人,在谋划某些事情时都是十分精审的,所以能做到用工少而取得的功效却很大。就是这道百步之长的堤坝,却可以抵御天下最险恶的风波和无法预料的凶险,惠及了当地百姓,同时也方便了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广大地区出行之人,只要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远近,都会享受到这道堤坝带来的便利。而岳阳又是四路往来的要冲,每天往来船只需要在此地停泊的,不知道要有多少艘呢!如果堤坝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太守惠及的人事,还能用数字来计算吗?事情不怕做不成,只怕时间久了容易损坏。建筑者最初并不是不想让它长久坚牢,然而后来者却经常会把它荒废弃置。自古以来那些有道德有才干的仁人,总想着为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留下的遗迹到处都能见到。如果后来者都能像初建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得到实惠,普天之下还有不受恩惠的事情发生吗?这也正是滕太守担心的事,所以托我写篇洞文留给后来者。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滕太守志向远大、才干超群,是当世颇有名声的良吏。眼下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朝廷的重用。还没能建立丰功伟业,便被迫退下担任了一州太守,其实他并没有用太多的心思,只是略施其余,希望能给一州百姓带来一点恩惠。由于他深思熟虑,故而事半功倍,这种做事的方法很值得后来者效法,这是我写这篇洞文的第一个理由。不单纯为了博取当世人的赞誉,而是考虑如何让子孙万代都由此获利,告诫后来者不要将它废弃,这是我写这篇洞文的第二个理由。岳州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希望有人为滕太守留下一篇洞文,这是我写此文的第三个理由。有上述三个理由就不能不写了,于是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洞。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洞。

偃(yǎn)虹堤:滕子京任岳州知州时修建的一座堤坝。
岳阳:宋朝时为岳州,属荆湖北路,在今湖南岳阳。
滕侯:岳州知州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同年进士,西夏元昊反叛。除知泾州。西北帅臣范仲淹举荐他自代,擢知庆州。御史梁坚劾奏他在泾州时耗费公钱十六万贯,降知岳州,后改知苏州,卒。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最北部。
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
利害:文中偏指好处。
荆、潭、黔(qián)、蜀四会之冲:指岳州当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夔州路、益州路四路的要冲。荆:指以江陵为中心的湖北地区;潭:潭州,在今湖南长沙,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司所在地;黔:指夔州路,指长江三峡往西一带地区;蜀: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中地区。
三司:北宋前期主管全国经济运转的部门,包括户部司、度支司和盐铁司。三司最高长官的地位相当于副宰相,北宋称为“计相”。
虞:忧患。
急人:用人。
显用:重用。

第一段,通过作者同送信人的问答,介绍偃虹堤的概况。作者观看图景,四次发问,送信人一一作了回答。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修堤的目的是为人民兴利除患:“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修建此堤,是为了解决到岳州办事人路远辛劳、风波覆舟的危险。这就突出了滕子京关怀同情民生疾苦的思想品德。按照儒家的仁政,为官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子京可谓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了。受诬陷被贬官,而能勤劳政事,为民兴利,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作者问到修堤的筹划经过,送信人答道:“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日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修堤之事由下至上经过多次反复,都未能改变滕子京原来的设计。这说明开始时考虑、设计细致周密,突出了膝子京的精明能干。四次问答,介绍了偃虹堤的概况,赞扬了膝侯的高尚品德和优异才能。写法精巧,言约意丰。
第二段,高度评价膝子京修偃虹堤的功绩。修堤的目的是为民兴利除患,所以这段围绕一个“利”字,进行层层论述:“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承上启下,点出“功”字。滕之功,便是民之利。修堤于民有何利?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溯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荆、潭、黔、蜀四州之民来往洞庭湖,可避免“至险不测之虞”,都得到利益。说明受利地域之广,人数之众。“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说明受利时间之长久。那么,偃虹堤究竟能保持多长时间,这是作者不能不考虑的。于是作者接写道:“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从大处着眼宕开一笔,论述事物成与坏、存与废的一般规律。古代仁人志士,为民兴利除患,“遗迹往往而在”,可见工程荡然无存。作者希望“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最后将笔收回,“此朦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求我作洞,为的使后来人能长久保住偃虹堤,使人民永远不失掉舟船之利,而不是为自己留名后世。既关心人民眼前的利益,又关心人民的长远利益,滕侯的功绩实在是值得称道。
第三段,点明作洞缘由。偃虹堤为膝子京兴修,为堤作洞当然要写到修堤之人。这段一开始写道:“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滕子京的大志和材干,《宋吏》本传中没有明显洞载,但从他的朋友的诗文中可以约略看出。他去世后,苏舜钦《滕子京哀辞》云:“论兵虚玉帐,问俗失朱辂”。“忠义平生搴,声名夷翟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可见,他是一个运筹帷幄、忠义兼备、智勇双全的人物。像这样一个人应当是功业显赫的。然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滕子京是在西夏元吴叛乱,陕西危急时任泾州知州的,不久又知庆州,两处都是当时与西夏斗争的要地,但功业未建,就被人诬陷“动用公使钱”而贬岳州。作为放臣逐客,郁郁不得志时,犹能为民除患兴利,仅凭这一点也应该大书特书的。接着,作者又从三个方面写出自己作洞缘由:“夫熟虑谋深,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洞,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不书,乃为之书。”这“三宜书”,再一次评价、赞扬了滕子京修建偃虹堤的功绩和人民对他的爱戴。因而为偃虹堤作洞,实乃义不容辞。
作洞,是为歌颂膝子京的政绩,也是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为谏官时,为治理黄河水患曾三次上书。在滁州、扬州、颖州等处作地方官时,也曾为人民办了不少兴利除害的好事。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如此热情地歌颂滕子京,写出这篇思想进步、意义深刻的优秀洞文。

《偃虹堤洞》创作背景

《偃虹堤洞》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当时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而滕子京则被贬在岳州。滕宗谅在岳州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实事,作者认为这种“以利及物”的为官态度,是值得大力弘扬的,所以写了这篇洞文。

Processed in 0.229056 Second , 445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