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是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在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    1、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年轻的时候热衷功名,但因为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首《天净沙·秋思》便写于羁旅途中。  2、寿阳曲·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 ...

    【马致远】 (1250?~1321?)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早年迷恋功名,未能得志。在大都生活近20年,与曲家李时中,杂剧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参加“元贞书会”,被推为“曲状元”。曾任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现存《汉宫秋》、 《荐福碑》、 《岳阳楼》、《青衫泪》、 《任风子》等7种。所作多以神仙道化为题材,反映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消极避世思想。《汉宫秋》 写王昭君的故事,描写细致, 曲文优美,是其代表作。散曲现存小令100多首,套数17套。主要是感怀不遇,歌颂隐 ...

      生命,是上帝对人类最为昂贵的馈赠,拥有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一件何等幸运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虽然在这场旅行中,看似有很多的人与我们相伴,但其实陪伴我们的,一直是我们自己。  所以孤独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孤独也是生命最高贵的美感。庄子云:“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每一个孤独者都是思想家,孤独的人也常常忧郁。当一个人陷入孤独的时候,他面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和整个宇宙,他的思想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怀才不遇,悲愤而登幽州台  武则天时期,镇守东北的松漠总督李尽忠忽然发生叛变,  朝廷派兵镇压。恰在这时,东北边境的契丹乘机起兵侵犯大唐,攻陷了幽州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只有28个字,却被推为“秋思之祖”,成为元曲文化中的一座高峰。一首写景的散曲小令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秋景为何如此之悲?羁旅天涯的断肠人又是谁?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这首小令的作者——位列“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说起。  青年时的热情  史料中对马致远的记录很少,在元末的《录鬼簿》中可以找到这样的一段记载:“大都人。号东篱老。江浙省务提举。”相比他大量传世的作品:小令115首,套曲22套,7部杂剧,这样的寥寥几笔实在太过单薄。所幸,后世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研究。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已是黄昏时分,西风一阵紧似一阵。  我骑着一匹老马,一个人踽踽独行。  忽然听到一声凄厉的鸦叫。  路边,立着一棵半死半活的老树,树上缠绕着一些生机全无的枯藤。那只乌鸦正准备归巢吧,而那棵老树应是它巢之所在。  走着走着,路过一座苔痕斑驳的青石板桥,小桥下流水潺潺。美丽的小河边散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炊烟随风飘送得很远,很远,似乎正在唤归离家不远嬉闹的孩子和仍在田间劳作的农人。    好一个美丽的所在,好一处温馨的场景,我的心情似乎也为之一亮!然而,想到自己只是一个飘蓬无根的游子,一个漂泊 ...

    他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人称他"曲状元"。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因著有《天净沙·秋思》,又成了秋思之祖。  他就是“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戏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约1251-1321年至1324年间)。    马致远,字千里,北京人,原籍河北。  年少时他非常好学上进,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曾写诗献上龙楼,为马氏后人津津乐道,他们不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向其看齐。  然而马致远仕途坎坷,一度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以后,晚年效仿陶渊明,自号东篱,隐 ...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 秋思》  对于马致远,我是仰慕的,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妒忌。  倘若他是我的隔壁老王,我一定要去探究清楚,凭什么他可以这么得意,天那么厚爱他,给了他厚重的情怀。  树,就是树呗,乌鸦就是乌鸦呗,马就是马呗,游子就是游子呗,这些道具样的物件,何其普通,每个人都可以撇撇嘴,表示自己 也有能力,像马致远那样在秋天里走一遭。  不用猜想,走出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因为那马致远,绝非凡夫俗子啊,一般人又怎敢给他比肩。  你看他的文字。  是有仙气的。短短28字,把边寨那个久远的村落,很有画面感地聚焦——  秋天里静谧的 ...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尤其是文学,现在我们提起文学,立马脑海里会想到唐诗和宋词,另外就是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这都是古典文学的高峰,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文学的走向。可能在这其中元曲的影响力要稍小一些,不过这一时期同样诞生了很多大文豪,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马致远,他的一首《天净沙.秋思》,成为了元曲的代表,通篇情感细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忧伤。    马致远是元代最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大多体现了个人的悲痛之苦,还有对于人生境界的描写,这样的作品最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除了《天净沙.秋思》之外,还有这首《寿阳曲.江天暮雪》,那也是难得的佳作,写得也是很伤感,而且这首小令还套用了唐朝 ...

  昨日,我撰写了一文:《人到中年才懂得:马致远的真正好作品是<四块玉·恬退>》,讲述了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马致远五十岁归隐田园,创作一组四首散曲《四块玉·恬退》的经过。  今天,我接着叙述马致远的故事,并回答读者的问题:马致远五十岁“恬退”之后,他过得快乐吗?    先说马致远为何“恬退”。  元代是一个兵燹连年、民族矛盾突出、国家治理极其糟糕的朝代。读书人地位低下,被统治阶层列为“下九流”——“九儒十丐”,地位仅略高于乞丐。身处这样的元朝,马致远自感生不逢时。他仰慕陶渊明,故自号“东篱”。  五十岁的时候,马致远感到仕途无望,一身才学无法施展,终于决定“恬退”。  何 ...

    辛弃疾曾在《丑奴儿》中批判过一种文学现象,曰:“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出好作品,不惜故作哀愁,以不搭调的方式去获取文字的胜利,这就是大家所嗤之以鼻的“拼凑之嫌”。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写作文时,就是这样一种心理:“生搬硬套、强词夺理,也要凑够八百字!”  然而,在诗词曲的宝库里,却存在着一首十分奇特的作品,单从字面上看,它什么事也没说,什么情也没抒发,只是将十一个名词串接了起来,不过这首作品却成为了元曲经典,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奇绝之作!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 ...

  其实看古代文人笔下的写景诗,就如同看今天的旅行照片一样,不仅数量多、风景多,还各有各的特色。以庐山为例,李白喜欢香炉峰上的瀑布,于是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钟情于春,于是在大林寺见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苏轼却在庐山思考人生,于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便是与庐山有关的一首写景诗,确切的说是与庐山瀑布有关。它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之手,是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时。对于张九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不仅是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人,还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 ...

  (元)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钓鱼人”句有出处: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而此处的“归去”,更显词家萧散之风:孤独的钓鱼者,披着蓑衣,任船儿顺水漂流,轻悠慢缓回家去。  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曾做过几年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的归隐生活。这种情怀奠定了其词曲的格调,读来满眼都是元代绘画的味道,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 ...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人物简介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 ...

    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而且还有一方面,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疯子》还有《黄粱梦》。  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这些所有的故事宣扬的主要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富贵功名不足凭。建议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的一切羁绊。在山林中的逍遥自在和游山玩水之中得刀解脱和自由。其实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的悲观态度,但是剧中也对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把人生的逍遥自在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侧面的看出了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马致远还被誉为 ...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名气。他不光带给我们了很多经典的元杂剧作品,对于唐宋以来的诗词文学传统也有很好的继承。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就是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    那首写秋天思念故乡的小令,全文只有28个字,但是却超越了唐诗宋词成为秋思之祖。今天我们所分享的是他另外一首小令作品,堪称他笔下最有诗意的冬天,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唐诗作品《江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作品就是马致远的《寿阳曲·江天暮雪》,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 ...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骑着瘦马缓步出了长安城,得得马蹄声落下,他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长安,长安城街市繁华,叫卖吆喝声不绝,就是出了城外他还可依稀听见。 长安,长安,不知何时还能再回来,他低声呢喃,不禁又想起了那一幕:“张九龄举荐非人,贬去荆州当长史。” 玄宗下这道命令时,神情冷漠甚至带着一丝解恨的快感,那模样让张九龄熟悉又陌生。 张九龄不禁困惑,明明最开始想互相成就,怎会到如今这般覆水难收的地步?  则天顺圣皇后长安二年,一位从岭南地区赴都赶考的弱冠书生,一举进士及第,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于长安文坛引起不小的轰动。 文坛领袖、朝中重臣张说,甚至断定他可接自己的衣钵,为“后出词人之 ...

  古代许多文人,才华绝伦却仕途失意,文学造诣高深,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甚至科举考试也名列前茅,但为官之路充满坎坷,最后郁郁而终,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要加官进爵,受到朝廷器重,才华只是一方面,还需要运气、贵人相助等诸多因素。有没有人不仅才学过人,同时官运亨通呢?张九龄就是如此。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因此又被称为“张曲江”,开元年间著名宰相,政治才能卓绝,人品也无可挑剔,唐玄宗对他高度称赞:“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成功。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永怀贤弼,可谓大臣。”唐代宰相多如牛毛,青史留名者并不多,张九龄是其中一位。  史书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句诗出自《唐诗三百首》开篇第一首《感遇·其一》,诗人用春兰秋桂的芬芳美质,抒发了自己追求清操非为虚名的高雅志向。  这首诗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宰相张九龄。他的另一首《望月怀远》中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诵。  张九龄,字子寿,唐代韶州(今广东韶关市)人,是岭南地区第一位经由科举登临相位之人,也是唐代及之前官职最高、影响最大的粤籍历史人物。他以相业与诗文并举昭灼后世:他是唐玄宗心目中的“文场之元帅”,是开启山水诗“清澹”一派的盛唐诗宗;他亦是史家公认的“开元贤相”,《资治通鉴》以“尚直”一词概括其政治表现,“风度得如 ...

    简陋的小屋中,异常的安静,只有张九龄与一名仆人在一起。不久前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来到了这个陌生得可怕的地方。仆人试图安慰张九龄不要为贬谪而难过,张九龄一脸从容地笑了笑。  然后他披上外衣,来到了屋外。夜晚的风有点寒冷,不知远方的亲人此时如何呢。古时的车马慢,许多人离开家乡后,也许下一次见到自己的亲人已是半生过尽时。张九龄离开自己的家乡广东韶关,被政事所羁绊,他已多年未曾见过自己的亲人。  贬谪的事从未让他觉得难过,唯有自己的亲人让他牵肠挂肚。他听闻着远处传来的海浪声,写下了《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 ...

Processed in 3.660759 Second , 150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