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五十岁“恬退”,你知道他过得有多快乐吗?

  昨日,我撰写了一文:《人到中年才懂得:马致远的真正好作品是<四块玉·恬退>》,讲述了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马致远五十岁归隐田园,创作一组四首散曲《四块玉·恬退》的经过。

  今天,我接着叙述马致远的故事,并回答读者的问题:马致远五十岁“恬退”之后,他过得快乐吗?

  

image

  先说马致远为何“恬退”。

  元代是一个兵燹连年、民族矛盾突出、国家治理极其糟糕的朝代。读书人地位低下,被统治阶层列为“下九流”——“九儒十丐”,地位仅略高于乞丐。身处这样的元朝,马致远自感生不逢时。他仰慕陶渊明,故自号“东篱”。

  五十岁的时候,马致远感到仕途无望,一身才学无法施展,终于决定“恬退”。

  何谓“恬退”?就是回归田园,恬然自乐,恬然自得,恬然自安……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马致远“恬退”,是心甘情愿,还是形势所迫呢?很难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马致远是在仕途上努力挣扎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也是历史上许多所谓“隐者”的共同之处。

  须知,世间像陶渊明那样真正出于“性本爱丘山”而归隐的,毕竟不多。

  为什么说马致远并非完全心甘情愿地“恬退”呢?我们只要细读一下他退隐前所写的《南吕·金字经》二首,就会明白——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从这两首散曲可以看出,马致远是在郁郁不得志(“困煞中原一布衣”),且找不到仕途出路(“恨无上天梯”)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选择了“恬退”的路径,回归田园,做农夫、钓翁。

  “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马致远的一生,是在元朝统治的黑暗年代里度过的。他始终没有出路,既无法反抗,又不愿与世浮沉,苦闷彷徨之余,只好退隐山林。

  退隐之后,马致远立即创作一组四首散曲《四块玉·恬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满社会的心情,同时昭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

  

image


  那么,马致远五十岁“恬退”之后,日子过得怎么样呢?他过得逍遥吗?过得快活吗?

  我的答案是:是的!马致远“恬退”之后,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恬静的田园,毕竟比肮脏的官场要好得多。所以,马致远回归田园之后,行走乡野,闲逛山水,结交朴实的农夫与渔父,吃最新鲜的菜蔬,喝新酿的村酒,并从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马致远“恬退”之后,创作了一组八首散曲《双调·清江引·野兴》,写下了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受——

  

image


  其一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其二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其三

  山禽晓来窗外啼,唤起山翁睡。

  恰道不如归,又叫行不得。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其四

  天之美禄谁不喜?偏则说刘伶醉。

  毕卓缚瓮边,李白沉江底。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其五

  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盖世英雄气。

  阴陵迷路时,船渡乌江际。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其六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麽半张名利纸?

  其七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

  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

  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其八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

  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image


  读一读以上八首《清江引·野兴》,我们能感受到马致远归隐田园山林之后,忘情物外,过得多么逍遥快活。

  在远离尘嚣的僻远乡村,人际关系变得简单,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繁琐俗事也少了不少。闲来无事听蝉鸣、看葵花开放,又看前来采花粉的蜜蜂,高枕而眠进入了梦乡。像庄周梦蝶一样,马致远竟然在梦中分不清自己和蝴蝶了。

  最难得的是,马致远“恬退”以后,开启了他散曲创作的黄金时期。其后二十年,他创作了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其中,《汉宫秋》是元杂剧中的精品。元末明初贾仲明称他为“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马致远“恬退”之后,创作了数量极多他的散曲作品,被后人辑为《东篱乐府》,现存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数十六、残套七。在元代散曲家中,是创作甚丰的。马致远的散曲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很高,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他的曲“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不可与凡鸟共语,宜列群英之上”,并推为元散曲家第一。

  

image


  —3—

  是的,马致远五十岁“恬退”之后,过得很逍遥,也很快乐。

  回归田园的马致远,把乡野山林河湖视为“稳便处、闲坐地”,抛弃一切名利贪欲,甚至连打鱼江上、砍樵山中都摒弃了,只需要一爿小天地,“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足矣!

  马致远的“野兴”,是一种忘情物外、远离喧嚣、隐居乡村的村野逸情。

  他的这种思想,这种情趣,集中表现在被称为元散曲套数中之“绝唱”的《双调·夜行船》套数中。我们且看其中最有名的《离亭宴煞》: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可以说,“恬退”的马致远,其心境是旷达的,其日子是过得快活的。

  

image


  这种快活,是一种难得的“闲快活”。就像他所写的那样——

  “两鬓华,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亩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马致远散曲的题材范围相当广,几乎涉及到感时、怀古、言志、抒情、写景、咏物、题情、谐谑等各个方面,被称为“一代巨手”(焦循《易余籥录》),在艺术上也有极高成就。

  前人评马致远散曲,有说他“典雅清丽”的(朱权《太和正音谱》),有说他“老健”的(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有比之于诗中杜甫的(王骥德《曲律》),有方之于词中欧阳修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现在更有学者认为其曲风格是“豪放”的。

  而我这个“砖家”,却以为马致远的散曲,不是“豪”而是“旷”。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一样,马致远散曲所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旷达。

  马致远的散曲,是散曲史上的一座高峰。有人说散曲至马致远“堂庑始大,曲体始尊”(刘大杰《中国文学史》)。对此,本“砖家”高度认同。


Processed in 0.808218 Second , 139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