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别离,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历代文人对于离别歌吟不绝,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送别诗词佳作。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柳永的《雨霖铃》重在抒发离愁别恨;而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则一改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缠绵悲情,重在对友人的劝勉,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曛 :昏暗。  莫愁:请不要忧愁。    《别董大》是高 ...

  高适老先生,是唐朝诗人里面最能打仗的,也是唐朝打仗军人里面最能写诗的,文武两栖人才,享受唐朝中央政府特殊津贴,人送外号“高常侍”。  高适年轻的时候,去西域出差,顺便观摩了一场战斗。那场战斗中,哥将军在战士、法师、射手的帮助下,打了一个打胜仗,收获人头无数,还推了对方水晶。高适看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然后就写了一首诗: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  当时的情景,就跟第一波次打赢新冠病毒似的,载歌载舞、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参加的同志长舒了一口气,觉得可以轻松一下了 ...

    1.《寄远》  缥梨花谢莺口吃,  黄犊少年人未归。  画扇红弦相掩映,  独看斜月下帘衣。  2.《古意》  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  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3.《怀宛陵旧游》  陵阳佳地昔年游,  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  酒旗风影落春流。  4.《离骚》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5.《惜花》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  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  6.《雁》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  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7.《江行》  酒旗菰叶外,楼影浪花中。  醉帆张数幅,唯待鲤鱼风。  8.《丁 ...

    晚唐诗人陆龟蒙留下一首咏《秘色越器》诗,但凡研究秘色瓷者皆可脱口而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但是神秘的秘色瓷却只见于文献,什么是秘色争讼纷纭,莫衷一是。直到1987年,一场暴雨摧毁了法门寺塔,考古工作者揭开地宫,看到了物帐碑上的“瓷秘色碗七口,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图1)。于是按图索骥,在地宫珍宝中确实发现了十三件越窑瓷器,秘色瓷真容方才显露(图2)。这是秘色瓷最为关键的考古发现,引起了文物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随后寻找秘色瓷窑的工作迅速展开,2015年浙江考古研究所公布了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的资料,结合1977年吴家溪出土“光启三年岁在丁未 ...

  奉和,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  《茶具十咏》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皮日休《茶中杂咏》十首茶诗的奉和,今天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散人”陆龟蒙的茶中物语。    明代文征明《茶具十咏图》  画面上空山寂寂,翠色拂人。草堂之上,一位隐士独坐凝览。右边侧屋,一童子静心候汤煮水。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茶人,一是指精于茶道之人;二是采茶之人或者制茶之人。  奉和美袭茶具十咏 · 茶笋  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  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  寻来青霭曙,欲去红云暖。  秀色自难逢 ...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白居易《夜雨》    皮日休与陆龟蒙:梅花已谢杏花新  ▷菩提之恶花  唐朝诗人皮日休喝酒的酒量基本与李白不相上下,他们比较相像的习惯都是泛舟饮酒吟诗,比起被誉为仙人的青莲居士,晚唐的醉吟先生,写的关于喝酒的诗文,譬如《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酒中十咏》《春夕酒醒》《酒病偶作》《<续酒具诗>序》等等,明显少了李白的缥缈,抑或是故意高处不胜寒的醉意,多了酒后的牢骚。  鲁迅先生曾 ...

    归雁  【唐·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译文:  北来南往的大雁像极我们这些人,奔波于天涯海角一定会很累吧,好像还在伤悲于边塞的大雪,连叫声听起来都有些凄苦。  应该也是头一回来到雁回峰(南岳衡山)不然雁阵怎么没那么高呢?聚在月光照耀的孤岛上休息还得提防暗中的网,在大风吹过的沙滩上斜飞而起只为躲避扑来的惊涛骇浪。  现在的人们不问你们随太阳运行迁徙的原因,只知道捡拾栏杆边如翡翠般的羽毛。  赏析:  陆龟蒙,晚唐诗人,身处藩镇割据之乱世,作者看到北归的大雁有 ...

  陆龟蒙隐居的地方有大片的芦苇和蒿草。他不喜欢骑马出游,而是喜欢坐船。坐上那种有船篷的船,特别有“江湖散人”的调调。  他还喜欢在有月光的晚上,撑着船去起风的沙洲上采撷香草,这是属于诗人的浪漫。    他的船上总爱带一捆书,还有煮茶的茶灶。在晃晃悠悠的小船上,一边品茶、一边看书,文房四宝也必不可少,兴致来了,可以随时写诗作文。  柳下江餐待好风,暂时还得狎渔翁。  一生无事烟波足,唯有沙边水勃公。  每每泛舟湖上,陆龟蒙必带的东西还有一样,那就是钓鱼竿,钓鱼是他的一大爱好。  不知在船上坐钓之时,他可曾羡慕过那种叫“水勃公”的水鸟,一生无事烟波足。    他还写了很多关于渔具的诗,介绍了钓车 ...

    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自遣诗三十首  一  五年重别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  二  雪下孤村淅淅鸣,病魂无睡洒来清。心摇只待东窗晓,长愧寒鸡第一声。  三  多情多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座上不遗金带枕,陈王词赋为谁伤。  四  甫里先生未白头,酒旗犹可战高楼。长鲸好鲙无因得,乞取艅艎作钓舟。  五  花濑濛濛紫气昏,水边山曲更深村。终须拣取幽栖处,老桧成双便作门。  六  阴洞曾为采药行,冷云凝绝烛微明。玉芝敲折琤然堕,合有真人上姓名。  七  长叹人间发易华,暗将心事许烟霞。病来前约分明在,药鼎书囊便是家。  八  酝得秋泉似玉容,比于云液更应浓 ...

    唐乾符六年(879)九月,陆龟蒙写有《送小鸡山樵人序》,文章开头写道:  小鸡山,在震泽西。出吴胥门,背朝日西行四十里,得野步市曰“光福”。光福西五里,得土山。  小鸡山是座小山丘,因陆龟蒙的名望而屡屡被后人提及。然而,因他没有明确指代,后来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  “弹山即小鸡山”?  初看,陆龟蒙的叙述似乎很清楚,但震泽(太湖古称)西的范围太大,苏州光福的山丘很多,读者显然不能明确其所指。宋绍定《吴郡志》、明洪武《苏州府志》出现类似的问题。  明正德《姑苏志》首次明确小鸡山的定位,卷八云:“弹山即小鸡山,在(太)湖滨,土阜也。”清乾隆《吴县志》(卷四)亦称:“弹山即小鸡山,土阜也。 ...

    “长桥短桥杨柳,前浦后浦荷花。人看旗出酒市,鸥送船归钓家。风波欲起不起,烟日将斜未斜。”明代诗豪高启这首清丽脱俗的六言诗,写的便是质朴的江南古镇——苏州甪直。这里没有周庄的人头攒动,没有乌镇的人去楼空,没有西塘的酒歌喧哗。有的只是寂寂的烟柳画桥流水人家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有的只是连绵的石板小路烟水长廊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我喜欢的依然活着的水乡古镇,在狭窄而纵横的“水巷”间,在沧桑而精巧的古桥下,在逼仄而绵长的弄堂里,在湿润而光滑的河埠头,依然延续着那些古老的生活场景——精神矍铄的老大爷在晨光中生火起灶,身着独特水乡服饰的妇人在河道边取水洗衣,午后的老宅里飘出了“江南宣卷”悠扬的丝竹和独 ...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家中的顶梁柱,不可以休息,也没有地方去倾诉,更加没有地方可以撒娇;只能是像牛儿一样干活,无非是为了生活,即使是有泪,那也不能够流出来。其实无论对于多么坚强的男人来说,有的时候也会孤独,会感动无奈,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凡人堆里,总会面对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到了伤心之时,流泪不由自主地会流出来。    生活中的艰辛,还有面对未来的担忧,那都令男人无法招架,不过作为男人,我们即使是有眼泪,也只能是默默地去承受。有的时候生活就是那么无奈,这也就是为什么诗歌里面也有很多描写男子落泪的瞬间,譬如唐朝诗人陆龟蒙的这首《别离》,通篇写得就很伤感 ...

    为什么说“知人论世”  有一句俗话叫知人论世,我们讲《史记》,不是从《史记》所记载的那些内容开始,而是从写《史记》的这个人,从司马迁开始。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时代、社会给他的影响之外,往往对他的思想发展、对他的人格形成起更大作用的是他所遭遇的一些重大突发的事件。  在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之后,在他的人生中,的确就发生了一件可以说非常重大、非常不幸、对他也是转折性的一个事件。这件事不仅给他的人生、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他的思想也形成了决定的影响。  要说这件事呢,还跟他的一位朋友有关系。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李陵战败,司马迁直言进谏  根据现在历史学家的考证,一般来说 ...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卒于汉昭帝之初(公元前86年左右),享年约60岁。  被尊为“史圣”、“中国历史之父”的司马迁,不仅以坚韧不拔之志,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能做,为我国的史学和文学树立了一座历史的丰碑;而且,他刚直不阿、幽而发愤的伟大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脊梁。  这座高大的历史丰碑,这座丰盈的精神文化宝库,永远需要我们去仰视,去传承,并去深深地思索与研究。  当年,山西大学堂文学院门前悬挂着一副楹联:“史学贯中华汉宋以来双司马,经传昭万世商周而上两尚书。”其上联是说,山西是冠绝中华的史学巨著《史记》 ...

  彭祖,名籛字铿,中国古代养生学奠基人,大彭氏国创始人,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彭祖为黄帝八世孙,曾被屈原写进楚辞,司马迁记入《史记》,传说寿高八百,是华夏最长寿老人。  司马迁、屈原文献里纷纷记录过彭祖,可见此人并非传说,那么彭祖是何许人也,竟然可以活到800岁高龄?  彭祖何许人也?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名籛字铿,又称彭铿,陆终第三子。彭祖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传说四千多年前,彭祖隐居在八岗岭,终年八百岁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养生鼻祖”。    图片来自网络  彭祖800岁的长生福地-八百里  “长寿鼻祖”彭祖多部史书曾记载并非传说,同时发现彭祖的居住遗址, ...

    读《史记》,经常有脱帽致敬的举动,因为总感觉司马迁写的故事,有一种熟悉感,仿佛在哪见过。后来才醒悟,原来他确实“借鉴”了比他更早的人写的文章,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抄袭,在网上是要被人声讨的,虽然不一定有什么用。只要他不犯帮李陵说话那样的政治错误,一般拿他没办法。但当他犯了政治错误的时候,用处就大了。如果换了现在,汉武帝完全可以换一个姿势处罚司马迁,比如颁发一张这样的红头文件:  司马迁,茂陵显武里人,官太史令,秩级六百石。司马迁自担任太史令以来,就私自修史,不断抄袭前人的著作,到处传谣。组织上经与司马迁谈话后,司马迁曾经声言以后不再抄袭,不再传谣。但不久之后,司马迁就违背了自己的诺 ...

  前阵子,我和一个做企业的朋友聊天,他说自己最近挺烦的,事业算是小有成就,可是发现身边亲戚朋友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了。 他说,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还有老家修路、修学校、修庙的时候,各种被迫捐款,捐了之后,却还要被舆论,甚至被指责。 很多做企业的人,可能有类似的体验吧。 按理说,商人和商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前几年,央视拍了个纪录片,叫做《公司的力量》,就充分肯定了商业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说到这,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报道,马云说自己当初在当老师的时候,曾一度看不起商人。十几年后,他在卸任阿里巴巴CEO的时候,却在演讲中大声地说:我很自豪自己 ...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关键的历史节点之一,中外历史学家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分歧。无论秦始皇在之后做了哪些事情,对于他统一六国这一点来说还是要赞美一下秦始皇的。  因为他的雄心壮志和他的魄力,彻底结束中国百年的乱世,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毫无争议的。    那对于秦朝为何能终结数百年的乱世,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历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给出个各种答案,包括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地理形势、社会变革等等。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那就是人心所向。  在汉朝中期的时候,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曾经也分析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情,他在《史记》中明确 ...

  匈奴的族属、文化、语言是一个大大的国际悬案,至今没有多少可靠的研究成果。匈奴被中国早期史料认为是夏人后裔,也并非孤证,其他史料也有零星旁证,但总体上没有可靠的证据。    一、史记所载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第一句就交代了“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而所谓“夏后氏”,则首次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当指夏朝而言。至于详细说到匈奴为夏桀后裔的史料,已经晚至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了。司马贞可能看到过一本名为《括地谱》的西汉谶纬书,其中写到“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注意,这里已经不是淳维,而是獯粥。 ...

Processed in 1.985776 Second , 151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