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第五季诗词大会选手郑坤健的离场感言。  他曾是四期擂主,却在总决赛的飞花令中不敌彭敏和韩亚轩,黯然离场。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但我觉得他站在那个舞台上便已经是胜利了。  就像第二季选手姜闻页在飞花令中落败时所言: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已有着一颗热爱诗词的初心,又何须输赢以及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  这段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无论是诗词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我们热爱并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本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富有哲理,值得一读再读。  兰叶春葳蕤, ...

  意境深远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所谓意境深远,即力求情景交融,含义深远,能给人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也就是读后可以让人咀嚼不尽。  《塞上听吹笛》便是高适创作的一首边塞诗,但是它与那些金戈铁马、宏大气魄的边塞诗又有着不同之处。  即在这首诗中,高适表现出了边塞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恬静祥和的一面。借助于苍茫而又清澄的边塞月夜之景,高适又表现出了戍边战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达到了诗歌创作中意境深远的至高境界。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首句“雪净胡天牧马还”,即冰雪消融后,戍边战 ...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 ...

    高适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他的那些边塞诗,可以说是写得大气磅礴,读了之后令人热血沸腾,个人是非常的喜欢高适,他是属于那种放荡不羁,而且又是一位至情至深的性情之人。每次读到他的诗作,那都是让人感叹不已。作为盛唐时期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很多诗作,那都是属于唐诗里一流的佳作。  那么说起高适的诗,相信大部分喜爱诗词的朋友,那都是能够随口吟诵那么一两首,例如他的《题李别驾壁》、《醉后赠张九旭》、《营州歌》、《赠别王十七管记》等等,那都是他的传世名篇,每一首都写得无比优美。    小编今天要介绍他同样一首非常优美,而且还是一首忧伤的思乡之作,可以说是写尽了天下游子的心声,那么便是他的《除夜 ...

  旧唐书说:“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不过,这位人生赢家也不是一直都一帆风顺的。  开元十一年,正是大唐长安的盛时,万千风华,集于一城。  年轻的高适,却灰头土脸地流落长安城中,俯仰贵宦,淹蹇潦倒。  高适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渤海高氏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是北方的名门望族。曾祖高佑,唐时官至宕州别驾,祖父高侃,为高宗时名将,官左监门卫大将军。父高从文,“位终韶州长史”。可惜父亲英年早逝,家道中落,高适少年穷困,却胸怀大志,立志建功立业,振兴家族。    他的性格自小就是拓落不羁,不屑通过常规科考入仕。弱冠之年,他西游长安求仕,拜谒诸侯显宦,捧上文章,企盼一鸣惊人,实现 ...

  有个成语叫一字之师,指的是旁人给改一个字,让原来的作品更好。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文人陶岳编著的《五代史补》,讲的是这样一段雅事:  当年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写了一首名为《早梅》的诗,诗中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拿去找大诗人郑谷品鉴,对方于是将他的“数枝梅”改成了“一枝梅”。虽只改了一个字,却让整首诗的意境都更加优美,齐己感激不已,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之师”。    本期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个一字之师的事。这次的“徒弟”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而他这个“师父”则是一位不知名的路人。高适的诗作水平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唐代算是一流的诗人了,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 ...

    大多数在历史上能有所作为的人,往往是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要耕田捕鱼,有着一间冬冷夏热的破茅草屋……这基本是惯例。  很不幸,高适的家庭也遵循了这个惯例。他虽说是渤海高氏的后代,与北齐高氏皇族有亲戚关系,但是在他父亲这一代已经衰落了。无奈他父亲也早逝了,所以他小小年纪就流离在梁宋两地,一度以乞讨为生。但不是没好处,因为他早年混迹于市井底层,饱尝人间冷暖,所以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为他日后混迹官场打下了良好的性格基础。因为宦海的波涛更为汹涌澎湃,没有一颗坚强的心作为稳定自己的锚,是不能安全到达彼岸的。  进入官场就要获得资格证,而资格证就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高适很是珍惜这个出人头地的机 ...

    公元757年,浔阳监狱。  大唐的第一网红李白,前一阵子被几个官兵押解着扔到了这里,他从潇洒飘逸的诗仙,变成了一名灰头土脸的囚犯。  游山玩水半辈子,李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已还会失去自由,身陷囹圄。  监狱的滋味真不好受啊,呆了几天,李白就吵着要出去。  面对他的叫嚣,狱卒或置之不理,或厉声呵斥。  “谁能向我伸出援手,解救我于危难之中啊?”李白这两天,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  他一遍一遍地翻看朋友圈,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一个靠得住的人。突然,李白一拍大腿,他兴奋地说:“有了!我找高适!”  他说的这个高适,就是大唐那个著名的边塞诗人。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位高大人,人家不光会 ...

  大唐盛世,诗人多如天上繁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生求仕而不成,自觉抱负无从施展,郁郁一生。  初唐四杰个个官卑职小不说,诗仙李白梦想出将入相,但是却被赐金还乡,诗圣杜甫一生贫寒,晚年漂泊沦落江湖。很多诗人的人生历程也就是一部贬谪史,如苏轼秦观等等。  但是,在唐代历史上,却有唯一的一个例外,他就是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活脱脱就是一条华丽逆袭的咸鱼,从乞丐到侯爷,从无名草根到位极人臣。  45岁前,高适穷困潦倒一度乞讨为生,45岁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开挂一般的走向人生巅峰,余生短短十几年,官至侯爵,在当时的诗人圈子里,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高适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渤海高 ...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命运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等待一场厚积薄发。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公元747年。  一首《别董大》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此时——李太、王摩诘、王昌龄早已名冠天下。  而这首《别董大》的作者高适,大V加身的时候,已经43岁,早就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大叔。  45岁之前,他穷困潦倒,一度乞讨为生;45岁之后,他平步青云,开挂似的奔向人生巅峰。  高适用一场华丽的人生逆袭告诉世人:  一个人最高层次的成熟,是人到中年,仍然锐气不减。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公元723年(开元十一 ...

    高适  (704—765)  蓟中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 ...

  假如过了三十五岁,一个人在事业上毫无起色,我们基本上认定这个人的职业生涯到达了天花板。但是,也有一些人,大器晚成,所谓三十五岁的中年危机,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是不存在的。  高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半生沧桑,晚年腾达。  高适的祖父是一个大将军,父亲曾经也做官,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官家子弟了。但他爹死得早,高适的少年时代过得非常凄惨,一度沦为乞丐。  二十岁,去长安求官,可是当时的求职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想做官的人多,职位却也就那么多,没有人脉,没有背景,耻于常科(唐代科举的一种)的高适,只能寻求其他途径进入官场。  高适选择去塞外, ...

    原来在这人世间,有些朋友渐行渐远,但是从未离开。  遥想当年,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一起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是如此的浪漫和逍遥。他们在这一段求道之旅中,培养了深厚的友情。说好的是朋友,那就是一辈子的朋友,哪怕少一分、少一秒也不行。    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雕塑  可是他们最终没有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在无常的世事之下,三人从朋友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许在他们变成陌生人的那一刻,三人也曾反问自己:朋友一场,何至于此?    朋 友  李白得到太子宾客贺知章一句“谪仙人”的美誉之后,瞬间成为了大唐最炙手可热的网红人物。不久之后,唐玄宗召见李白,李白犹如脚踩祥云般的狂笑道:“仰天大笑出门去 ...

  高适,他有理想,有追求,一直立志入朝为官,要为大唐做大贡献,但入仕之路坎坷,挫折颇多,他却从未放弃,遵从内心,坚持到底。  官宦世家,立志为官  公元704年,高适出生,出身“渤海高氏”。他的家族也是官宦世家。  他的爷爷高偘(高侃),出身于渤海郡(今河北景县)高氏, “俭素自处,忠果有谋”,曾打过突厥、平过高丽,是守土名将,逝世后,获赠检校左仆射、渤海郡王、左武卫大将军,都是品级很高的文职和武职,还有郡王的爵位,赐谥号“威”,陪葬乾陵。  他的爸爸高崇文,当了一辈子小官,最大的官就是任韶州长史,是辅助韶州刺史干活的小官。  高适家里并不富裕,而且他爸很早就过世了。算是家道中落,这个家 ...

  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内容都是描写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对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描写。但二者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又有所不同: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1.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2.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 ...

  高适在我的电脑文档里待很久了,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时候来写他。  今天恰逢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之夜,借以高适的诗歌,佐酒。  我一直觉得高适是唐朝难得有个好归宿的诗人。李白、杜甫虽有盛名,却终究落得个潦倒境地。即使浪漫如李白,也不得不悲伤一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杜甫早就是唱惯了衰歌,什么万里悲秋,什么艰难苦恨,都跟着那萧萧落木,不尽长江滚滚来。王维,王右丞同学虽然官运亨通,但总归家门不幸,丧母丧子,往后余生都只能做一个佛系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晚年写照。白居易就不说了,江州司马青衫湿,说多了都是泪。这些诗人,大多际遇非凡,诗才绝艳。他们有的或出入庙堂,或潜修山林,或上阵杀敌。但不 ...

    高适,字达夫,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而且他的诗雄浑有力,虽然写得很简练,但也不的失为难得的佳作,同时他的很多作品里,更是诞生了无数的经典诗句,即使是到了今天,我们依旧还是会引用,这也正是高适诗作,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其实我们知道唐朝有很多的边塞诗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到过边塞,但是同样的写出了很多著名的边塞诗。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有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等诗人,也正是这些诗人,共同撑起了唐朝的边塞诗。    那高适的除了边塞诗之外,他的送别诗也是别具一格,例如他的这首《别董大二首.其一》,在这首诗中高适把朋友之间的那份深厚的友谊,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描绘的极为生动,也非常的感人,另外这 ...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幼年聪颖、弱冠能文,虽然留世作品不多,却都是精品,尤其是他的经典之作《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几乎家喻户晓。  另一位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也非常钦佩王之涣的才华,更是很欣赏这首《凉州词》,有一次闲来无事就附和了一首。下面介绍高适的一首边塞诗,只有短短28字,却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唐代: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他还曾在西北边塞的哥舒翰幕府里任过职,为将军的决策提出过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不过高适最大的爱好还是写 ...

  在盛唐诗的江湖中,最耀眼的当属李白和杜甫,堪称诗歌界的泰山北斗,一代宗师。  但如果要说哪个诗派最能代表盛唐气象,那得属于大气磅礴、雄浑万丈的边塞诗派。而代表诗人就是高适。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些诗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却不知他们也曾有过不少跨越时间的感情、不为人知的友谊。  尤其是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可以说是三个男人,好戏连台。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共同的理想,成就了三人的相逢  盛唐可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时期。  是王维笔下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是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盛唐就是这 ...

Processed in 1.066236 Second , 151 querys.